GYTA-96B1光纜的七個安全防護措施
瀏覽次數:1749發布日期:2020-08-19
1、光纜線路穿越鐵道以及不開挖路面的公路時,采取頂管方式。頂管應保持平直,鋼管規格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,允許破土的位置可以采取埋管保護,頂管或埋保護管時管口應做堵塞。
2、光纜線路穿越機耕路、農村大道以及市區、居民區或易動土地段時,應按設計要求的保護方法施工。在光纜上方鋪紅磚時,應先覆蓋20厘米厚碎土再豎鋪紅磚,同溝敷設兩條光纜應橫鋪紅磚。
3、光纜線路穿越有疏竣和挖泥取肥的溝、渠、塘時,在光纜上方應覆蓋水泥板或水泥沙袋保護。
4、光纜穿越0.8米以上(含0.8米在內)的溝坎、梯田時應作護坡,護坡方式按設計要求。穿越0.8米以下的溝坎時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,一般均不做護坡,但必須分層夯實恢復原狀。
5、光纜線路穿越白蟻活動區域應按規定作防蟻處理。
6、光纜線路的防雷措施,必須按設計規定處理。采用防雷排流線時,應在光纜上方30厘米處敷設單根或雙根排流線;當回填土后因故又挖出光纜重新敷設時,必須嚴格檢查排流線是否位于光纜上方,嚴禁出現顛倒現象。
7、特殊地段標志帶的敷設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GYTA-96B1光纜在接續過程中產生的大衰耗點:
在GYTA-96B1光纜接續過程中,產生大衰耗點是經常發生的,我們一般用OTDR(光時域反射儀)進行監測,即每熔接一根光纖,都用OTDR測試一下熔接點的衰耗值,具體測試時,采用雙向監測法,由于光纖制造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,兩根光纖不可能*一致,總是存在模場直徑不一致現象,從而導致了用OTDR所測的損耗值并不是接續點的實際損耗值,其數值有正有負,一般用雙向測試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實際衰耗值。在接續時,一般用實時監測法,基本能保證熔接損耗達到控制目標,但經常產生大損耗點的原因是在熔接完畢后進行光纖收容時,部分光纖受壓或彎曲半徑過小,即形成一個大衰耗點。因為1550nm波長的光纖對微彎損耗非常敏感,光纖一旦受壓,即產生一個微彎點,或盤纖時,彎曲半徑過小,光纖信號在此處也產生較大的衰耗,表現在光纖后向散射曲線上,就形成了一個較大的衰耗臺階;另外,一個比較容易忽視的原因是GYTA-96B1光纜接頭盒組裝完成后,固定接頭盒和固定GYTA-96B1光纜時,由于GYTA-96B1光纜在接頭盒內固定的不是很牢固,造成GYTA-96B1光纜擰轉,使光纖束管變形,由于光纖受壓,造成光纖衰耗值急劇增加,形成衰耗臺階。